污泥沉降性差原因及对策

2024-10-14

一、评价标准

评价污泥沉降性的指标主要有:污泥沉降比(SV30)、污泥容积指数(SVI)、区域沉降速度(ZSV)、丝状菌的长度等,其中SV30、SVI是比较常用的指标。SV30 即污泥沉降比,将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进1000 ml 量筒中至满刻度,静置 30 分钟,则沉降污泥与所取混合液之体积比为污泥沉降比(%),又称污泥沉降体积(SV30),以 ml 表示。因为污泥沉降 30 分钟后,一般可达到或接近最大密度,所以普遍以此时间作为该指标测定的标准时间。SVI定义为反应器混合液30min沉淀后,lg干泥湿时所占的体积(ml)。沉降性能好的污泥SVI一般在100左右,当污泥变质时SVI值升高,污泥结构松散,体积膨胀,含水率上升,澄清液稀少,发生污泥膨胀,一般SVI越小,污泥沉降性越好,但过低会影响处理效果,一般在60~100之间最为适宜。

二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

1、原水中含有毒物质,如:H2S酚类、醛、酮、重金属等,破坏污泥絮体或降低了污泥的沉降性能,需控制好进水水质。例如:H2S浓度超过1~2mg/L,可能会发生污泥膨胀,可以采用预曝气的方法去除H2S

2、污水中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会影响污泥沉降性,营养不均衡,CNP比例失调,丝状菌能够在NP等营养物质很低的情况下繁殖,并占据优势,导致污泥的活性与沉降性能降低。

3、二沉池底部污泥发生反硝化或厌氧,产生大量气泡会影响污泥沉淀。池底底部泥层太高,导致泥位升高。

4、丝状菌由于身体细长呈丝状,比表面积比菌胶团大,更容易摄取营养物质,在负荷低时,对营养的竞争能力大于菌胶团,占据优势,发生污泥膨胀,而负荷较高时,丝状菌增殖较慢,菌胶团增殖速度明显大于丝状菌。但负荷过高,有机物分解不完全,影响污泥沉降性能,沉降效果变差。

5、溶解氧控制,目前丝状菌种类约有30多种,有一些丝状菌容易在低溶解氧条件下繁殖,因此溶解氧过低容易发生污泥膨胀。而曝气量过高,导致好氧池溶解氧过高,污泥老化,发生解体,导致活性污泥不易沉降。

三、应对措施 

1、投加一定的营养盐和微量元素,使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营养吸收;

2、调整曝气量,按实际情况如果是活性污泥法就在2.0-5.0之间;

3、丝状菌膨胀无有效的控制措施,可适当调节曝气量,然后投加一些絮凝剂,加大排泥力度试一下;

4、查找污泥解絮原因,看是否细菌中毒或营养不足;

5、充分发挥调节池的作用,尽量使水质均匀,或投加营养盐进行调节或少量进水;

6、增加排泥。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