污水处理厂技术经济评价能够反映基本建设工程的投资费用构成,是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的基础和标准。城市污水处理厂技术经济评价是污水处理厂建设的重要内容。
1. 技术经济指标
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的好坏,常用一系列的技术经济指标来衡量,其中主要包括处理污水量、排放水质、污染物质去除效率、电耗及能耗等指标。另外,处理厂还应做好一系列的运行报表工作。
2. 基本建设投资
基本建设投资是指一个建设项目从筹建、设计、施工、试生产到正式投入运行所需的全部资金,它包括可以转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各项支出以及“应核销的投资支出”。
基本建设投资由工程建设费用、其他基本建设费用、工程预备费、设备材料价差预备费和建设期利息组成。在估算和概算阶段通常称工程建设费用为第一部分费用,其他基本建设费用为第二部分费用。按时间因素分为表态投资和动态投资。静态投资指第一部分费用、第二部分费用和工程预备费。动态投资指包括设备材料价差预备费和建设期利息的全部费用。
3. 生产成本估算
城市污水处理厂生产成本估算通常包括污泥处理部分。生产成本估算项目包括能源消耗费、药剂费、固定资产基本折旧费、大修基金提存、日常维护检修费、工资福利费等。
(1)能源消耗费用
能源消耗费用包括在处理过程中消耗的电力、蒸汽、自来水、煤等能源消耗。
(2)日常维护检修费用
日常维护检修费用应按照污水性质和维修要求分别提取。
(3)其他费用
药剂费、职工工资福利费、劳保基金、统筹基金、固定资产基本折旧费等其他费用一般按日平均处理水量计算。
(4)污水、污泥综合利用收入
污水、污泥综合利用,可以节省资源、降低成本,作为污水处理厂的一部分收入。
城市污水处理厂成本估算是以上各项费用总和和补处理水量,即得出年成本和单位成本。
4. 经济评价方法
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可行性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,是项目和方案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。
经济评价的目的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,在做好需求预测及厂址选择、工艺技术选择等工程技术研究的基础上,计算项目的投入费用和产出效益,通过多方案比较,对拟建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论证分析,做出全面的经济评价,经比较后推荐最佳方案,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。
成本控制分析
1、污水处理厂运行存在的问题
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存在严重的运营与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,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备较多,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,而很多城市污水处理厂缺乏此类专业人才,员工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,没有专业的环保技术人员。总的说来,城市污水处理厂大部分存在人员与机构臃肿、设备的管理维护不够、污水处理设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,花费了巨资而得不到环境的改善。
2、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管理分析
2.1 优化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工艺参数
如何使污水处理厂的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,减少设备的开启时间,根据进水水量、水质来调整工艺运行模式,对于大功率的高耗能设备如:提升泵、曝气装置要调整好运行状态与工作时间,必要时配备变频器装置。污水处理厂的实际处理处理水量要达到设计处理水量要求,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工作效率,降低能耗。有效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,可以通过运行工艺参数优化来实现。
污水处理厂工艺管理人员要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情况,总结出运行规律来指导工艺运行模式,使各种污水处理设备发挥最大的效能,满足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的需要。
2.2 工艺设备的节能降耗
电耗占污水处理厂直接运行成本的40% 以上,实现污水处理厂的节能降耗可最大限度降低处理成本。分析各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报表发现,曝气系统电耗占总电耗的50% 以上,其次是进水泵及回流污泥泵、预处理设备等。曝气系统节能至关重要,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时刻变化,水质差时需要较多的溶解氧,而水质好时则不需要过高的溶解氧,如果溶解氧一直保持不变( 即曝气设备开启量不变) ,不但浪费能源,而且长时间过高的溶解氧会引起活性污泥解体,影响出水效果。使用变频调节的污水处理厂,可根据在线溶氧仪设定值自动调节供氧量,避免不必要的浪费。
2.3 设备的运行管理
污水处理设备使用不当,不仅直接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,增加设备的运行成本、修理费用,还会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。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不当,一旦发生故障,不仅维修周期,而且维修费用高。因此在污水处理设备的使用过程中,要确保设备的正常、有效使用。因此,要重视设备的使用和管理。如果设备使用和管理不好,就难以发挥设备的作用和效益。
要降低设备的维修费用,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:① 对设备加强巡视,做到故障早发现、早维修,避免更大的损失;② 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,尽量减小设备的故障率,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;③ 控制大修及改造费用。对大修及改造的可行性、技术含量的完整性、维修质量的可靠性、经济价值的可比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,确定施工方案,并施行标准和质量控制以及严格的验收、造价审定,降低费用。
在设备的运行管理中,要克服“重使用、轻管理”的倾向。在抓设备管理的同时,还要抓操作人员的管理。如果设备维护与操作人员无培训考核,必然造成操作人员对设备缺乏了解,造成技术素质低,管理混乱,缺乏有效的维护与保养,从而造成设备提早损坏,影响污水处理厂生产运行。因此,管理的重点之一是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和技术培训,做到“人机并重”。
2.4 药剂投加量控制
在药剂费用控制方面,一是可以根据污水处理的效果,对不同污水污染程度,投放不同比例的药剂,而不是全部都用同一比例的药剂或者药品;二是控制好污水处理过程中泥龄和生物活性等,尽可能依靠生物完成除磷脱氮,从而减少相关药剂的投放;三是选好投药点和混合方式,保障药剂的充分使用。这样也可以减少相应的成本。
污泥脱水用药是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耗药工序,减少聚丙烯酞胺的用量,就减少了污水处理厂的药费,同时选择价格、性能比最佳的药剂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,不断调整优化脱水机的运行状态,可使污泥投药比达到最佳状态,从而减少吨干泥耗药量。
2.5 加强污水处理厂的管理机制
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,竞争机制在企业管理中得以应用,人事管理实行量化管理,实施动态监测,企业推行按劳分配,竞争上岗制,建立健全企业的工资分配制度,合理调配员工工资在总厂支出费用的所占比例,对班组建设成本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,考核制度完整,节约人力,消除人浮于事的现象,要按照岗位及劳动定额配备污水处理厂的人员,坚决阻断通过各种关系进来的不能胜任或多余的人;使污水处理厂的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,对降低运营成本有一定的作用。